上海35摄氏度的“秋老虎”,让白俄罗斯赛艇运动员塔特西安娜始料未及。先于大部分运动员,提前抵达淀山湖备战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的她,用并不流利的英文夸赞道:“这里很好,一切都很棒。”尽管天气炎热,但赛事组委会的保障和接待工作,已经让她感受到了宾至如归。
赛场升级显专业
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将于9月21日至28日在上海水上运动中心举行。这是该项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赛事首度来到中国,届时,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将齐聚淀山湖畔。
为契合世锦赛的高规格要求,建于1983年的上海水上运动中心完成了全面升级改造。“整个赛道长2250米,宽160米,所有阿尔巴诺浮球系统均按国际赛联和技术官员要求重新布置。”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梁力介绍,改造不仅聚焦赛道专业性,更通过实战演练打磨细节,两场模拟演练赛、一场测试赛先后举行,期间完成全场设施联调与问题整改,经国际赛联技术代表确认,当前场地所有设施均已达标,可满足顶级赛事需求。这次升级既是对赛事的尊重,也是上海体育场馆硬件实力的一次亮相。
上海水上运动基地——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摄
除了赛场准备,观赛体验也被细致考量。位于终点附近的VIP尊享观赛区已搭建完毕,上海东浩兰生赛事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宏贇详解了四大专属权益:“首先是视角优势,观赛区设在终点前100米,赛事最激烈的冲刺环节能一览无余;其次是贴心服务,炎炎夏日里,全天候冷藏冷料、茶歇与午餐随时供应;还有专属伴手礼,包含官方限定防晒凉帽和雨伞;最后是出行保障,提供专属停车位与接驳巴士,让观赛更便捷。” 这些细节设计,既兼顾了观赛的专业性,也融入了对观众的人文关怀。
冰池降温稳状态
场馆就绪的同时,本土作战的中国赛艇队正借主场优势全力备战。对中国队而言,这是世锦赛首次在家门口举行,熟悉的场地与细致的保障,成了备战“加分项”。就在昨天的青浦,天气先晴后雨,烈日与雷暴雨交替登场,但保障团队早有应对,不仅加配冰水补给,还提前备好冰背心,运动员每次下水训练后,能立刻前往基地冰浴池快速降温;赛事组委会也为各队配齐防暑降温设备,确保训练不受天气干扰。
下午4点,艇库旁的小路上多了两道熟悉的身影——上海奥运金牌选手张灵和陈云霞骑着自行车赶来,热身、搬艇、下水,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不久前的赛艇世界杯,两人在女子双人双桨项目蝉联金牌,而中国赛艇队正是在这片水域备战世界杯,如今重回熟悉的赛道,大家对训练节奏、场地细节早已了然于心。更让队员安心的是基地的餐食,美味可口且营养均衡,精准契合“中国胃”的需求,再加上无时差困扰、能快速适应本地气候,这些本土优势正为中国队的冲刺备战筑牢根基。
随着赛事临近,外籍选手也陆续抵达适应场地。根据安排,赛道自9月11日起开放赛前适应性训练,9月17日至20日为官方训练日。如今的训练基地里,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健身房内,俄罗斯、新西兰的运动员挥汗如雨,湖面之上,各色船艇不时穿梭。“这是我们第一次来中国比赛,虽然有点热,但这里的条件非常棒,相信我们能很快适应。”白俄罗斯选手塔特西安娜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为了熟悉场地,队伍特意提前抵达上海。接下来几天,英国队、克罗地亚队等劲旅也将陆续抵沪,其中不乏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身影。
从场馆升级到队伍备战,从本土保障到外队适应,上海正以细致周全的筹备,迎接这场顶级赛事。一周后,随着发令枪响,淀山湖畔将汇聚全球赛艇界的星光,不仅见证速度与力量的巅峰对决,更将写下中国与世界赛艇运动交流的全新篇章。
双悦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